共建共享夯实网络强国之基 | 北邮曾剑秋:数字技术赋能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经历了2008年纳入监管、2014年中国铁塔成立两个里程碑。特别是中国铁塔成立八年多来成效显著:累计承建塔类项目超过360万个,新建铁塔共享率从最初的14.3%提升至今天的83%,相当于少建新塔98万座,节约行业投资1760亿元,节省土地5.5万亩,减少碳排放2598万吨。伴随着共建共享的持续推进,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整体环境得到了显著优化,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明显的降本增效,移动宽带网络建设获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加速度”,跨行业共建共享有力驱动数字化进程,为世界电信业的共建共享贡献了“中国答案”。面对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全新机遇,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全新征程中,信息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正书写全新的篇章。
中国铁塔在天津建设了“城市魔方塔”,展现了5G时代更好融入城市环境、更好服务智慧城市发展的通信基础设施。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上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引领者,未来更是大有可为。对此,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表示:从信息化到数字化,是ICT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两次浪潮,促使数字技术真正赋能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乃至共建共享,最重要的基础是数字技术,需要把握好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演进机遇,创新钻研数字底层基础,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动基础设施、数据要素的共建共享。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
ICT产业经历两次浪潮“全球ICT产业经历了两次浪潮、三个阶段的发展。”曾剑秋强调,“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两次浪潮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奠定了基础。”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两次浪潮,影响了ICT产业的发展格局、监管方向以及数字化的进程。第一次信息化浪潮的标志是1984年AT&T的分拆和英国电信(BT)的私有化。在这次浪潮中,各国电信业进行了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核心的改革:各国政府一方面对电信公司进行拆分重组以打破垄断的市场格局,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竞争。第一次浪潮促使电信企业竞争的触角从国内伸向了国际,全球电信业的竞争开始包含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两个方面。其发生在全球经济日渐一体化的背景下,电信市场逐渐走向融合,而技术的日新月异、各国电信市场发展的不平衡和开放政策的实施等有利因素促使国际竞争成为可能。
第二次数字化浪潮始于1996年并延续至今。标志性事件包括尼葛洛庞帝出版《数字化生存》;美国修改《电信法》要求扩大电信竞争范围,放松电信市场管制;WTO于1997年2月15日签订了《全球基础电信协议》,要求各国开放电信市场,鼓励电信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促进了电信、互联网以及视频业的ICT化、数字化和网业分离,拉动了新业务、新形态的发展。数字化浪潮,推动了ICT企业的兼并与重组,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促进了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ICT监管发展的三个阶段,实际上也契合了两次浪潮。”曾剑秋指出。第一个阶段从1984年到1996年,实现了从管制到放松管制的转变,全球电信业通过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电信企业的发展催生互联网企业,监管政策从行政监管向市场监管转变;第二个阶段从1996年到2001年,实现了从放松管制到调制管制的转变,电信、互联网企业疯狂扩张导致IT泡沫的产生,监管政策以调整、恢复市场秩序为目标;第三个阶段是调制管制阶段,特点是重新强调管制但是也不否定放松管制的重要性,各国政府对市场再度加强管制,电信、互联网企业的投资和扩张趋于理性,监管政策和措施走向差异化。
三大指标
衡量共建共享发展成效
“全球大范围的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曙光还没有显现,更多的还是四分五裂的情况。我国由中国铁塔牵头推进共建共享取得的显著成绩,体现了国家战略的成功。”曾剑秋表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为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注入新的动力。
“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发展,有三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分别是数字化、数智化与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能力。”曾剑秋指出。数字化是以0和1抽象、归纳的数字技术、趋势,数智化则是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曾剑秋认为,从“十四五”发展规划来看,未来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发展,要从数字化迈向数智化。
“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数智化,也有三个指标。”曾剑秋指出。
第一个指标是网络能力。我国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实现行政村的基本覆盖和重点应用场景的深度覆盖;千兆光纤网络实现城乡基本覆盖。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由中国铁塔牵头实施的“一家建设、多家使用、社会公共”的共建共享新模式,为网络建设注入了“中国速度”,打造了全球独一无二的“中国模式”。2022年,中国铁塔建成5G站址74.5万个,累计建成5G站址158.7万个,96%共享存量站址资源。到2025年,我国将建成基本覆盖全国的5G网络,直接拉动投资约2.5万亿元。
第二个指标是数据和算力。近年来,我国数据与算力设施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已形成数网协同、数云协同、云边协同、绿色智能的多层次算力设施体系。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将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驱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下一步,需要构建数据服务平台等支撑数智化转型的网络及服务设施,推进以5G网络和数据中心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化网络的建设。
第三个指标是数据中心。2025年,我国将建成初具规模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满足数据存储与应用发展的需求,夯实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据与算力基础。
“这三个指标,是未来中国铁塔进一步推进共建共享发展需要研究和了解的方向。”曾剑秋特别强调。
N网融合
催生共建共享大空间
“随着5G、人工智能乃至6G的发展,更多行业会融入传统的通信行业,最终从一网实现二网、三网、四网到N网的融合。”曾剑秋指出,“未来广电网、交通网、电力网、车联网等,都有可能成为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发展方向,提前布局至关重要。”
通过变“通信塔”为“数字塔”,共建共享铁塔正在有力驱动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就网络融合而言,曾剑秋认为其未来将呈现“螺旋式”的发展进程。而在此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将一如既往扮演着“加速器”的角色。“建设什么样的信息基础设施,怎么在建设过程中实现更大范围的共建共享、实现价值的提升,是未来考虑和研究的方向。”曾剑秋在《网和天下》一书中提出了下述观点:未来的共建共享,要以合作为基石,实现合作竞争,而非竞争合作;以民生为根本,惠及百姓;以科学为导向,尊重市场,避免资源浪费。
面对滚滚而来的数智化浪潮,曾剑秋建议下一步共建共享的发展应主动把握机遇、放宽视野、跳出传统领域,可采取的具体举措如下:
第一,创新钻研数字底层技术。数字底层技术是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重视数字技术包括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的基础性研究,在理论研究、数据产权、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驱动数字经济持续引领发展。
第二,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从新型基础设施到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二字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对传统基础设施的共享升级,高效率、低成本地构建安全、泛在的数字基础设施,为发展数字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加速推动基础设施、数据要素共建共享。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网络融合进程,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数据要素共建共享。应赋予基础设施、数据要素社会属性,实现多维价值的释放,实现从数字基础设施的“构建者”到“赋能者”身份的转变。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姚春鸽
抓了!这伙盗贼盯上共享电池点评铁塔模式,共话行业发展,大咖这样说
漫话心事|基站君:来聊聊我们的“爱怨情愁”吧
铁塔开“天眼” 用科技续写绿色奇迹
乡村振兴铁塔情 | “信息孤岛”的5G“取经”之路中国铁塔召开2023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中国铁塔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5G新基建背后的铁塔力量 | 中国铁塔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入法”“入规”成效显现
人民日报刊发!黑龙江铁塔春节期间抗风雪保通信
家人们,公司党委、管理层致干部员工的一封信,请查收新春致辞|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征程上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铁塔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征程上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 向下是百米悬崖,向前是漫长隧道,你说难不难?《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刊发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署名文章《立足共享 为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贡献铁塔力量》